台灣人壽攜手北醫大 發布全臺社區「百歲人生大調查」

2021/10/08
疫情凸顯照顧量能不足 建議打造智慧社區重建服務模式

今(2021)年內政部公布國人平均壽命創新高已達81.3歲,邁入高齡化社會之際,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「台灣人壽」)攜手臺北醫學大學,於7日舉辦「百歲人生大調查發布會暨創新論壇」,正式發布「百歲人生大調查」報告,針對全臺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受疫情衝擊及數位轉型發展,進行全面性調查。調查發現社區專任人力少,服務量能不足,且營運資金來源有限,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數位轉型發展緩慢,僅有2%已積極發展。報告建議,照顧轉型應從過去以病人為中心轉為社區,並透過科技積極發展智慧社區,減少人力負荷、降載醫療,重建照顧服務模式。

調查報告進一步指出,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專任人力少,服務量能約在50位長輩以內,且營運資金多來自於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補助或自籌;其中已積極發展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,仍面臨著如何強化據點人員數位能力、相關健康軟體應用的普及與現行服務的串接整合等問題,由於數位落差大,在疫情期間防疫資訊網路化,長輩若沒有智慧型手機等通訊科技工具,能與長輩互動模式受限,也無法即時掌握長輩日常健康狀況。

針對調查報告的現狀痛點,論壇主題以「智慧社區,在地安老」邀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營運主管與各領域專家,分享在地照顧與安養,就其能量、社區組織在疫情期間推動在地老化所面臨的挑戰,及數位轉型發展階段和困境解決進行交流。

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表示,人口快速老化,現有的照護模式已無法滿足每個人的需求,加上去年至今的疫情,更堅信數位轉型的必要,也需要不同領域各自發揮專業,互相搭配,整合彼此的優勢及能力,深入了解高齡社會的實際需求,結合各界夥伴共同倡議,一方面凸顯此類需求,一方面讓資源準確投入缺口,才能解決社區推動在地安老業務的挑戰與數位轉型的困境。

臺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吳明錡執行長則於調查結果中指出,推動數位健康的前提是數位平權,未來能夠讓我們安居適老的智慧健康家園,應該是透過人力增能、社群串聯、並從硬體設備、網路建設與數位內容等面向深耕,讓個人、家戶、社區組織與社區內其他服務提供者進行串接整合,讓數據能伴隨服務流程自然產生、收集、串整、分析、加值、應用。甚至在疫情肆虐、極端氣候影響之下,在地安老的觀念將同步被重新定義,何謂「全齡健康智慧社區」的畫面也將隨之改變,未來必須以「數據」結合「服務」進行整合,才能打造適合全齡一起生活的智慧社區。

高齡化既然已是不可逆,更需要跨領域、跨組織、跨地域的整合與合作才有全方面的服務,繼今(2021)年台灣人壽於7月攜手華碩電腦及醫聯網,三大產業跨界共創「i健康計畫」,讓民眾養成健康自主管理習慣,普惠全民健康;未來台灣人壽也將就大調查的結果發現與發展方向,結合本業,持續深耕高齡公益,落實ESG永續理念。

「百歲人生大調查」是全國第一份社區疫情衝擊及數位轉型調查報告,本次調查針對全國4,446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進行調查,共回收930份有效問卷,盤點在地照顧的能量,深入了解社區組織在疫情期間推動在地老化所面臨的挑戰,及數位轉型發展階段和困境。

【圖說一】

台灣人壽攜手臺北醫學大學舉辦「百歲人生大調查發布會暨創新論壇」,正式發布「百歲人生大調查」報告,台灣人壽莊中慶總經理、臺北醫學大學朱娟秀副校長與社福、科技、設計等跨界夥伴共同參與線上發布會暨創新論壇。/台灣人壽提供


【圖說二】

台灣人壽莊中慶總經理出席「百歲人生大調查發布會暨創新論壇」呼籲,打造友善高齡環境是需要各界夥伴各自發揮專業,互相搭配,整合彼此的優勢及能力,深入了解高齡社會的實際需求,讓資源準確投入缺口,才能解決社區推動在地安老業務的挑戰與數位轉型的困境。/台灣人壽提供

載入中
Loading . .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