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風是由於體內的尿酸代謝異常,以致於產生過量的尿酸,或因為尿酸的排泄受到阻礙,而使大量的尿酸鹽沉積在血液或組織裡面所引起的疾病。
痛風的患者不一定都會有症狀,發作前通常沒有先兆,疼痛開始時就好像刀割般,也像骨頭脫臼一樣,又好像冷水澆在疼痛部位上面,關節周圍會產生紅腫熱痛的症狀,接著會發冷、全身發抖,患部連絲毫的震動都沒有辦法忍受。 臨床的症狀大致上可分為五類:
1.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
2.急性痛風性關節炎
3.不發作期或間歇期
4.痛風石及慢性關節炎
5.腎臟病、腎結石。
儘量吃低普林食物,但以不影響均衡營養攝取為原則,一般說來,最好避免蘆筍、紫菜、香菇、魚類、海鮮類、內臟類、肉汁、肉湯。
急性發作期,應儘量選擇普林含量較低的食物,蛋白質最好完全由蛋類、牛乳製品供給。非急性發病期間,仍應避免附錄之食物表列第三、四類普林含量高的食物,尤其是內臟器官類、濃的肉汁類魚皮、小魚乾等,至於其他豆苗、香菇、魚肉類等可酌量使用。
以下為食物中普林含量表:
第一類-少於 50 毫克:五穀類、蛋類、奶類、蔬果、玉米、甘藷、芋頭、冬粉、茶、咖啡、巧克力、果汁、果凍、糖、蜂蜜等。
第二類-50-150 毫克:豬、牛之瘦肉,雞、鴨、火腿、牛肚、豬肚、雞腸、骨髓及魚、蝦、螃蟹等肉類、紅豆、綠豆、豌豆、四季豆及豆干、豆腐、筍干、金針、銀耳、海帶、花生、芝麻、腰果等。
第三類-150-500 毫克:豆苗、蘆筍、黃豆芽、紫菜、香菇等蔬菜,吳郭魚、虱目魚、烏魚、鯊魚、海鰻、蚌蛤、干貝、白帶魚、扁魚干、蛤蜊、沙丁魚、加臘魚、牡蠣、小管、白鯧魚、鰱魚等魚類,其他有內臟、肉汁、肉湯等。
第四類-多於 500 毫克:白帶魚皮、烏魚皮、小魚干、酵母粉。
藥物治療主要的作用為促進體內尿酸排泄或減少體內尿酸的產生。常見的治療痛風藥物有三類,包括 (1) 秋水仙素 (2) 非類固醇抗炎藥 (3) 類固醇或腎上腺皮質刺激素。
1. 控制體重,尤其是肥胖的人更應如此。
2. 多喝水,每天至少喝 2000CC 以上,可幫助尿酸的排泄。
3. 依醫師的指示按時吃藥,不要自行停藥,要注意一點,應酬前才吃藥並不能預防痛風的發作。
4. 避免飲酒過量或空腹的時候喝酒,以免引起痛風的急性發作。
5. 烹調時油要適量,避免肉湯、肉汁或內臟類食物以及暴飲暴食。
6. 定期門診追蹤及抽血檢查,並配合醫師的指導療養。
註:上述說明為本公司彙整各類醫學書籍及雜誌之資料而成,僅供參考,並不作任何醫療行為之建議。
甲狀腺是人體分泌甲狀腺荷爾蒙之所在,它的功能是促進新陳代謝及增進生長發育,一旦甲狀腺過大或過小、或產生結節、分泌過多或過少的荷爾蒙都屬於病態的一種。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主要原因有遺傳及精神刺激兩大因素,據統計資料來看,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其親屬罹患率為一般人的10倍,可見遺傳因素為一大主因;另一個主要因素為長期緊張、職業婦女及常受到精神刺激的人,產生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。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其他原因有攝食過多的碘、免疫系統失常及腦下垂體長腫瘤。
常見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有:心律不整、大脖子及突眼三大症狀;其他的症狀有怕熱、雙手發抖、脾氣暴躁及食慾很好卻體重減輕等症狀。一般人有以上之症狀時往往都會找錯醫師,如心律不整就找心臟科醫師會診,眼睛不舒服即找眼科醫師,但是通常專科醫師會診結果皆正常,這時候應注意這些症狀是否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所引起的,應找專科醫師會診。
通常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治療有: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、放射碘三種治療方式;治療方式應視專業醫師依其病情程度及年齡、性別、是否初發或復發以及是否有併發症狀做考量。
服用一種抑制甲狀腺荷爾蒙的藥物,這是一般患者第一優先採用的治療方式;服用後醫師會針對其治療結果給予藥物減量或停止使用。
手術雖可快速得到治療效果,但是手術後會有疤痕影響美觀,有些患者則因手術切除後會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,此時可能就要服藥治療。
利用放射碘的輻射破壞甲狀腺細胞,使其分泌減少。
甲狀腺是人體內分泌之一,一般人如何在精神、飲食及生活上保持甲狀腺分泌正常;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如何做自我調養;以下來看看調養要訣:
1.常保持心情愉快;參加休閒活動,可使心情放輕鬆。不宜過勞,應多休息。
2.每天需要攝取 40 至 120 毫克的碘,這樣可避免甲狀腺疾病;尤其是在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及幼年期、青春期、更年期、老年期,更需要注意碘的攝取。一般健康人只要正常的飲食,不需要刻意補充碘。
3.長期缺乏碘會使甲狀腺腫大,嚴重缺乏時會引起甲狀腺機能不足,造成孕婦流產或死產,小孩子會出現身材矮小、智力低下症狀,所以應注意碘的補充。
4.如果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及某些甲狀腺炎的人,應該使用無碘鹽及限制含碘食物的攝取;含碘的食物有:海產類、海藻類、蔬菜類(洋蔥)等。
5.不宜抽煙、不宜濃茶、咖啡。
註:上述說明為本公司彙整各類醫學書籍及雜誌之資料而成,僅供參考,並不作任何醫療行為之建議。
當人體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,如果病毒持續存留在肝臟和血液中,經抽 血檢查,可驗出血中有『B型肝炎表面抗原』的存在,就叫做表面抗原 陽性 (+) 反應,也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。
如果驗出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反應的人,可以通稱為『B型肝炎帶原者』。但是帶原者不等於肝炎 患者,若肝功能檢查正常,肝組織也正常就叫做『健康的帶原者』不過,無論健康與否,帶原者都具有 傳染性,會傳染給別人,而且如果持續帶原六個月以上者,就叫做『慢性帶原者』。
1.一發現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,就應該馬上到醫院請醫生檢查並確定是健康的帶原者,還是已經罹患肝病了:
.如果是健康的帶原者,則需要間隔六個月後必須再複檢一次,以確定表面抗原是否消失或已成為慢性帶原者。有些『健康的帶原者』也會演變成為慢性肝炎、肝硬化,嚴重的甚至於肝癌,而危害健康和生命,因此,必須和醫師充分的合作,定期檢查,才能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。
.如果有肝病,應請醫師進一步詳細檢查,以確定病情和目前的嚴重程度,並和醫師充分配合,以早期診治,避免惡化。肝病不一定會有症狀,病人往往無自覺症狀,因此,聽從醫師的指導療養最為重要。
2.目前還沒有用來治療B型肝炎患者的藥物,所以輕信廣告,亂服所謂的『肝藥』、秘方、偏方和不明成份的藥物,反而會增加肝臟的負擔,造成不必要的傷害。
3.注意飲食營養,並多吃深綠色蔬菜及避免煙酒。
4.除部份活動性肝炎和喪失肝功能代謝作用的人以外,其他肝病患都可以正常的工作、上學、上班,但應避免過份勞累。
5.不要輸血給他人,不和他人共用牙刷、刮鬍刀。
6.絕對避免把食物放入口中嚼碎後,再餵給孩子吃。
7.喝湯要用『母匙』分入自己的碗再喝,尤其應避免剔牙後用自己的湯匙直接喝湯。 ( 因剔牙齒齦會出血,可能將血液混入大湯碗,既不衛生,又會傳染B型肝炎 )
8.受傷傷口發炎或鼻出血時,應盡量自己處理,沾到血液的物品,應包起來後丟棄,不能丟棄時,應自行充分清洗,並洗淨雙手,由別人代替處理時,應提醒對方避免接觸到血液的部分。
9.定期回醫院抽血及做身體檢查。
註:上述說明為本公司彙整各類醫學書籍及雜誌之資料而成,僅供參考,並不作任何醫療行為之建議。
正常情況下,身體會將吃進去的澱粉類食物轉變成葡萄糖,再藉由胰島素的幫助進入細胞,而糖尿病病人因為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,於是葡萄糖就無法進入細胞內,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因此升高,並且從小便中排出來,所以,糖尿病就產生了。
糖尿病大部份與遺傳有關,而且 40 歲以上中、老年人容易得到,其他像肥胖、情緒壓力、懷孕、藥物的使用、營 養失調等等,都會促使糖尿病的發作。
1. 〝多吃〞:但體重減輕。
2.〝多喝〞:卻常常覺得口渴。
3.〝多尿〞:小便次數多,量也多。
其他的症狀像容易疲倦,皮膚會搔癢,視力減退或抵抗力變差了,以及傷口不易癒合等等。
糖尿病的控制需要靠飲食,運動和藥物三者間的相互配合,並且充分和醫師合作,如此一來,同樣可以享受如常人般一樣的生活。
記得!油要適當。少吃油炸的食物以及避免肥肉、雞皮、鴨皮、魚皮等脂肪較高的食物。飲食烹調儘量採用輕淡的方式,儘量使用植物油並且要避免太鹹以及高膽固醇的食物,如內臟類、蛋黃、魚卵等,請多多選擇富含纖維質的蔬果及水果,並且要養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,維持理想的體重,避免肥胖。
運動的好處就是可以維持理想的體重,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並增加血液循環及心肺血管的功能,所以每天都要運動,一天兩次,每次 20 到 30 分鐘,但要避免空腹的時候運動及飯後一小時內做運動。適合的運動包括有散步、慢跑、有氧舞蹈、太極拳、外丹功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騎腳踏車等等。
藥物治療有注射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的藥物,但要留意〝低血糖症狀〞的發生,因為血糖由高濃度急速的降下來,雖然血糖仍然偏高,但也可能會發生低血糖的狀況,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物的使用過量,一樣也會引起低血糖的症狀。〝低血糖症狀〞到底有那些呢?它包括初期可能會出現有飢餓、發抖、心跳加快、冒冷汗、頭暈、四肢無力、嘴唇發麻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症狀。此時的解決辦法就是馬上喝果汁、糖水或吃糖果,直到症狀改善緩解為止,待 20 分鐘後,若症狀仍未改善,立刻送醫院救治。但如果已經昏迷了,就不要給任何東西吃,立刻要送醫急救。
要如何來預防血糖過低呢?請從日常生活中做起:
1.吃的量要適當,吃飯時間要固定,以不相差半小時最好。
2.不要空腹或過度的運動,也不要自行調整藥物的劑量,需按醫師的指示用藥。
3.外出時應隨身攜帶糖果,以防低血糖時食用,並且要定期接受血糖的檢查及門診持續的追蹤。
註:上述說明為本公司彙整各類醫學書籍及雜誌之資料而成,僅供參考,並不作任何醫療行為之建議。
1.血壓是什麼?血壓是血流沖擊血管壁引起的一種壓力。
2.正常血壓的範圍?收縮壓在 140 毫米水銀柱以下,舒張壓在 90 毫米水銀柱以下。
3.高血壓的範圍血壓高於 160/95 毫米水銀柱。介於 140-160/90-95 為可疑性高血壓。
1.家族性:家族中父母有高血壓,其子女患高血壓的比例較高。
2.年齡: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得到,但是年紀大者較常見。
3.性別: 45 歲前男性血壓比同年齡女性高, 45 歲以後女性血壓高於男性。
4.肥胖:過度肥胖會使血壓上升。
5.鹽份的攝取:食鹽過多,會使水份過份積蓄於血管循環中,使血壓升高。
6.情緒、壓力:緊張、發怒或焦慮時血壓會升高。
其他如煙酒、濃茶、咖啡、氣溫等,要了解的是這些危險因素並不見得一定會引起高血壓,但是具有一或多項危險因素,都會增加高血壓的可能。
高血壓早期大多數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,最常見於早晨起床時後腦或頸部發漲,發硬或發痛,一般自覺症狀則有頭重、頭痛、頭暈、耳鳴、眼花、頭部酸痛、肩部酸硬、失眠、心悸、胸痛、疲倦、呼吸短促等。
高血壓的治療是一種長期的計劃,它可能會包括藥品的使用和生活方式些許的改變。
1.體重的減輕:因為過多的體重造成血液的需求量增加,使得心臟的負荷更為增加,因此不少的研究報告都顯示,體重減輕會伴隨血壓下降。
2.減少鹽份的攝取:對於有高血壓傾向的人,攝取過多的鹽份會使高血壓的可能性高,所以中度限制鹽份的攝取是必要的。在飲食上儘量購買新鮮的肉類、蔬菜、水果,並避免食用加工食品,例如臘肉、香腸、醃漬食品及罐頭食品。
3.避免煙酒:飲酒過量會使血壓升高,並對高血壓治療產生阻抗的作用,建議每天酒精限制為30毫升,相當於兩小杯烈酒或兩瓶易開罐的啤酒。
4.解除壓力及規律而適量的運動:學習如何處理壓力,因為過度的反應和不反應都會引來更多的壓力,而使血壓升高。在運動方面,開始計劃運動之前切記要先和醫師討論,因為不適當的運動反而有害。
1.定期就醫並按時服藥:如果改變生活型態仍不能降低血壓就必須服藥,但此二者仍必須同時進行。要注意的是,不要任意停藥,否則血壓馬上就上升,而使高血壓更惡化。
2.最後一點,要提醒您定期的量血壓以了解高血壓控制的情形。
註:上述說明為本公司彙整各類醫學書籍及雜誌之資料而成,僅供參考,並不作任何醫療行為之建議。
核保常見疾病介紹,台灣人壽時時關心您。
現代人由於酗酒或營養過剩,使得肝細胞內充滿一顆顆的大脂肪泡,肝臟變得腫脹,而且外表從原來的粉紅色變成黃色,這就是一般醫師口中常說的脂肪肝,又稱為『大泡性脂肪肝』或『營養性脂肪肝』。世界著名的法國名菜鵝肝醬即是脂肪肝的最佳例子。另外一種較少見的脂肪肝,叫做『小泡性脂肪肝』,其成因完全不同,它的肝細胞質特別的透亮,且呈泡沫狀,脂肪泡相當小。
肥胖、血脂肪過高、糖尿病、酗酒或服用類固醇之類的藥物,是大泡性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,且酗酒加上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更容易形成脂肪肝。小泡性脂肪肝的原因則包括懷孕末期的急性脂肪肝、服用大量的四環素或是小孩因服用阿斯匹靈所造成的雷氏症候群。
大泡性脂肪肝通常沒有自覺症狀,只有在嚴重時造成明顯的肝腫大,患者會覺得右上腹部脹脹的並且悶痛,彎下腰會感覺到有東西頂到,或者自己摸到右上腹鼓鼓的好像有東西存在的感覺。
小泡性脂肪肝通常會合併肝衰竭,例如嚴重黃疸、容易出血、血糖過低、腹水進而可能併發腎功能失常,最後可能導致肝昏迷,而雷氏症候群的小孩則會出現腦部病變的症狀。
以往脂肪肝要靠開刀、肝穿刺才能診斷出來,近年來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攝影解決了部份難題,其中又以超音波較實用且又不傷身體,超音波診斷脂肪肝的準確率高達 97%,而且不論病人有無肝腫大,也不論功能正常與否,對超音波診斷絲毫沒有影響。
大泡性脂肪肝大多是『無藥可治』的,祇要去除成因,並持之以恆,脂肪肝自然會消失。例如:確實戒酒、減肥、少吃油膩食物或零食、控制糖尿病以及不要亂服成藥,要做到自我克制,多運動,並多吃輕淡食物,如此才能預防脂肪肝的發生。
至於小泡性脂肪肝,現在小朋友發燒大都儘量改用普拿疼,所以雷氏症候群也較少發生了,但少數懷孕末期的婦女,仍然可能發生急性小泡性脂肪肝,至今仍無法避免。
註:上述說明為本公司彙整各類醫學書籍及雜誌之資料而成,僅供參考,並不作任何醫療行為之建議。
台灣人壽 地址:台北市南港區 11568 經貿二路 188 號 8 樓 客服專線:0800-099-850 或 (02) 8170-5156 服務據點
為達最佳效能建議使用Chrome45以上, IE10.0 以上, Safari8以上, Firefox40以上版本, 最佳瀏覽像素為 1280x1024
本公司的網路安全係採用256位元之SSL通訊保密機制,提供客戶安全的網路交易環境,敬請安心使用。>>更多網路安全說明
為達最佳效能建議使用Chrome45以上, IE10.0 以上, Safari8以上, Firefox40以上版本, 最佳瀏覽像素為 1280x1024
本公司的網路安全係採用256位元之SSL通訊保密機制,提供客戶安全的網路交易環境,敬請安心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