隱形眼鏡不潔 眼結石上身
眼睛有異物感 刺痛、睜不開

撰文.張又晴

四十歲的陳先生,平常以機車代步,騎車風吹日曬,有時候沙子跑進眼睛點點眼藥水就沒事,但最近眼睛沒有吹到風沙,卻突然感覺刺痛,覺得有異物入侵,難以睜眼,點眼藥水也未能改善,直到找眼科醫師檢查,發現眼睛裡長出的結石,穿出結膜後,摩擦了角膜,才會產生異物感、刺痛等症狀。

眼睛也會長結石?答案是肯定的。

正確來說,眼結石指的是「結膜結石」。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顏敏芳解釋,一般人多半知道腎結石、膽結石,這類結石主要成分為鈣質;但結膜結石其實是一些酸性且無固定形狀的透明物質,因為時間的累積,在結膜上形成一小顆、一小顆的結狀物,看起來像是小石子,才以結石稱之。

眼分泌物多 長期累積致因

「結膜結石主要發生的原因,是結膜不斷受刺激發炎,分泌過多物質才會形成。」顏敏芳說,像乾眼症、砂眼、年紀大、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、習慣性點眼藥水、經常吹到風沙者,都可能造成結膜慢性發炎,成為好發結膜結石高危族群。

結膜結石罹患比例其實並不低,根據國外調查顯示,在眼科門診患者中,有超過半數被發現結膜結石的存在,顏敏芳於門診中觀察發現,台灣的比例可能高於國外,原因可能是潮溼悶熱氣候所影響,所幸只有不到一成病人會出現症狀。

顏敏芳並解釋,患者就診原因多數是因為結石過於突出,摩擦角膜所導致,此時患者眼睛會出現異物感、刺痛、睜不開,且結石無法透過淚水排出。如果發現這些症狀與日俱增,就必須要趕緊找眼科醫師處理。

處理結石的方式很簡單,醫師會使用極小針頭挑突出結石,之後再配合點藥水、定期回診即可;至於沒發生症狀的結石該不該拿掉,顏敏芳建議,若未造成眼睛不適,一般並不建議拿掉,因為處理結石後,有時會留下傷痕讓結膜形成疤痕,造成結膜表面凹凸不平,反而會引起不舒服。

預防結膜結石的發生,首要之務就是減少因刺激結膜所產生的發炎。

馬偕醫院眼科醫師鄭惠川指出,患有慢性結膜炎、乾眼症的患者,由於病患病情容易造成結膜發炎,建議要定期接受治療,避免結石的產生。

卸眼妝要徹底 可用熱敷

此外,配戴隱形眼鏡的人也要特別小心。鄭惠川特別強調,現代人多配戴舒服、較無異物感的「軟式」隱形眼鏡,但軟式隱形眼鏡親水性高、柔軟且滑動度較小,連帶會吸收眼睛裡的一些蛋白質、油脂、礦物質及其他無機化合物,日積月累地沉積在隱形眼鏡上。

這些沉澱物會刺激眼睛,造成眼睛過敏,如果沒有按時清潔隱形眼鏡或長時間配戴未取下清洗,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結石,最後刺激角膜造成不適症狀。

鄭惠川提醒,患有結膜炎或過敏體質者,不適用軟式隱形眼鏡。另外,由於軟式隱形眼鏡的吸水特性,患有乾眼症的人也不適合配戴;配戴隱形眼鏡的時間不可過長,否則再健康的眼睛也會慢慢形成結石。

至於眼部的化妝品有沒有可能導致結石發生機率上升?鄭惠川認為,理論上不會,但畢竟化妝品對眼睛而言,仍是一種汙染源,得注意「眼部清潔」的工作,徹底把眼妝卸乾淨,必要時可用熱敷軟化分泌物,讓化妝品隨著淚水退去,不要等到形成結石再來處理,就可能來不及了。

鄭惠川強調,當醫師告知眼睛有結石時,先不用驚慌,只要照著醫師建議改善,一般都不會有太嚴重的狀況;但也要把這個症狀當成一個警訊,提醒自己眼睛健康有問題,最好能每年做一次眼睛健康檢查,避免眼結石再度發生。

愛用3C產品容易產生近視?
現代3C產品常被指稱是造成近視的最大元凶,但減少3C產品的使用量就會減少近視的發生嗎?
未必盡然,眼科教授蔡瑞芳指出,長時間看書、基因遺傳、讀書環境的光線、桌椅高度、書本字體大小等,都是近視的成因;因為持續看近物,睫狀肌會持續收縮,導致眼軸變長,導致近視。
醫界最權威期刊《NATURE》的報導則點出,如果在戶外的時間增加,可以減少近視發生的機會,例如台灣南部有一所學校,老師要求學生每天在戶外待上80分鐘,一年之後,醫師檢查發現只有8%的小孩近視,比鄰近學校學生的18%近視比率,明顯減少。
(本文轉載自《今周刊》970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