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心又放心的人生保障
量身訂做的保險規劃

平凡人家更應買保險,透過保險,減低面臨風險時一時半刻無法籌措到金錢的可能,待有更多閒錢時,再做儲蓄理財險。

「買保險先買保障,有多的閒錢再考量儲蓄,」對於從事保險工作十四年的何蕊娟來說,這句話不單是工作守則,更是自身的經驗談。

何蕊娟深刻了解保險需求分析的重要性,所以在擔任保險員一職時,就替孩子做了一系列的保險基礎規劃,在大兒子7歲時開始買保險,並隨年紀追加保單金額,15歲時更拉高壽險額度,目前保單項目有終生壽險、意外險、終生醫療險、重大疾病險;此外,針對她與老公的退休規劃,還以孩子名義再添美金保單、投資型保單等。

九年多前弟弟舌癌過世,更讓她體會龐大的醫療費用是多麼可怕,留給家人的重擔不可不輕忽,也再再提醒她保險不是有買就可以,要時時檢視並依年齡做加保動作;她表示,弟弟原本就有買終身壽險,但保單條件不符合弟弟現階段需求,於是在他33歲時,強烈要求再加買其他壽險業的醫療、癌症及壽險,一年不到兩萬元的保費,對於一家四口的小家庭來說,負擔不重,然而就在弟弟繳了四年,37歲時領回四百多萬元保險金,除了支付醫療費用外,更補貼了二個孩子念書的教育費。

買保險保障齊最重要

保險的目的在於保障,也就是當風險發生時,若所產生的金錢損失,一時之間無法負擔,有保險彌補便可以減輕壓力,使家庭不致受拖累;而要達到有所保障的保險,像是意外險、癌險、醫療險、壽險及疾病險,若能力允許最好買足,特別是癌症險,癌症已續二十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,平均每7分半就有一位罹患癌症,何蕊娟強調,癌症險保費並不高。

一般人買癌症險,多會買重大疾病險,常見的重大疾病有七種,像是心肌梗塞、冠狀動脈繞道手術、腦中風、慢性腎衰竭(尿毒症)、癌症、癱瘓與重大器官移植手術,這是因為重大疾病治療費用通常非常龐大,而若罹患的癌症需要使用到標靶藥物,費用更是驚人,有些保險會連因為治療期間造成無法工作的損失都補償,惟重大疾病險的保費通常都不低。

再如醫療險,何蕊娟表示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,難免會因為好動跌倒受傷或是感冒生病被傳染住院等,可保日額或實支實付醫療險,她以大兒子為例,因為替他保了終生醫療險,所以他讀小學時被狗咬、跌破膝蓋需要縫合,都能申請理賠。

而又稱為「傷害險」的意外險,在所有人身相關險種中,費率最低,但定義最嚴,也就是「非由疾病所引起之外來突發事故」,因此非疾病、外來、突發這三個條件要同時符合,就能申請給付,包含了死亡、殘廢、醫療及失能等項目。理賠實務上較常見的是搭乘交通工具時所遭受的意外傷害、食物中毒…等,但如果是走路扭傷、搬重物閃到腰,是自己不小心造成,並非外來造成的傷害,就不屬於意外險的範疇。

買保險就是買一個保障,最好是別用到,但人生並非都那麼順遂,何蕊娟於一年多前請假專心照顧車禍受傷的大兒子,她直呼:「幸好有保險,不然醫療費用真的令人擔憂。」由於大兒子車禍,造成蜘蛛網膜下腔出血,為了減輕腦部壓力,得取下頭蓋骨減壓,前後開了22次刀,期間的住院醫療、醫藥費、請看護與復健等等共花費了上百萬,直到現在都還必須進出醫院,精神上的耗弱自不待言;而在經濟上,所幸有壽險及醫療險的補助費用,讓她得以提供孩子更好的照顧。

買保險宜注意的事
1. 保費與保障的比例
  保費最好不要超過收入的十分之一,才能維持原有的生活品質,但保障不能低於收入的十倍,這樣被保人一旦發生意外,家人還可以過生活。
2. 優先考慮的保險項目
  意外險、癌症險、終身壽險、重大疾病及長期看護險。
3. 每一年都要檢視保單
  隨著年紀愈大,要考量調整保費及保險內容,比方死亡要看「壽險」理賠,殘廢則要看「意外險」保險金額 。